國際政治啟迪47
1. 國家也會藉由廣泛的經濟手段,來與其他國家進行互動。例如前蘇聯與美國都會藉由其對於國際組織的貢獻,來作為其政策影響力的平衡桿。蘇聯就曾經拒絕支付1960年聯合國在剛果維持和平任務的分攤費用,因為其認為聯合國部隊,是支持反馬克思的政府派系。
2. 在1990年,美國亦削減其在聯合國食物暨農業組織的捐款,以便表達對該組織,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抗議。最為人知且或許是最常使用的經濟手段,就是貿易制裁與海外援助。
3. 貿易制裁:最常使用貿易制裁,來影響其他國家行為的手段,包括抵制與禁運。而關稅,也能獎勵或處罰其他國家,同時也會提升對本國產業的獎勵與保護。而在進出口上的產品配額,有時也會建構經濟權力的使用。
4. 1940年到1741年期間,美國對日本進行石油與軍事價值相關物品的禁運措施,繼續延伸下去。雖然美國這項措施,提供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項誘因,並且也沒有成功,但是其確實弱化了日本的軍事實力。
5. 在1960年至1963年期間,美國漸進的提高經濟制裁,來對抗古巴。由於古巴已經被高度的整合至美國市場,因此禁運的措施,使得這島國的經濟嚴重下滑,然而這卻沒有導致古巴政府有任何變化,反而造成古巴與蘇聯的關係上強化,而蘇聯也成為古巴的市場腹地與供給者。
6. 在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後,美國在條約所允許的最低層次上,來限制輸往蘇聯的穀物,這項禁運促使蘇聯轉往加拿大、澳洲,特別是阿根廷以尋求供給,而這項措施也使得美國農業市場,飽嚐國內市場價格下降的代價。
7. 雖然蘇聯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,給予新的提供者,但是蘇聯在獲得來源上卻沒有任何困難。而美國這項行動僅在象徵性的宣稱上,才被視為是成功的,因此當雷根在1981年1月就職典禮後,他便廢除這項禁運措施。
李鈞震:
1. 貿易制裁,這種事經常發生在家庭中,小孩們表現不好,父母實施經濟制裁,減少零用錢、拒絕買禮物、提高考試分數的門檻來發獎金、不公平對待來教訓不聽話的小孩。
2. 會害怕經濟制裁的國家,通常都是經濟無法獨立自主,必須仰賴大國。
3. 經濟制裁與武力制裁不同,比較輕微,但是也容易引起反彈或報復,考驗彼此的耐性。
4. 被經濟制裁的小朋友,有的人會屈服,有的人會自立自強,有的人則會翹家,變得更難管教。被經濟制裁的國家,有可能懷恨在心,在恰當的時候就會偷襲報復,因此,國際的經濟制裁絕對是下下策。
5. 古巴,被美國經濟制裁以後,他轉而跟蘇聯合作,造成美國更大的困擾,這就得不償失。有能力實施經濟制裁的大國,也通常有獨裁者、唯我獨尊的心態,這是一種極為不健康的心理狀態。
6. 大國要教訓小國,最好的方法,是提供教育投資,讓他們的百姓知識水準提升;百姓一旦有知識,就會自己教訓昏庸無能的政府。當然,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得到,但是卻是最有效的方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